記者陳依淇/專題報導

 健保署2023年7月4日公布實施「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計畫內容委由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專業意見。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表示,腹膜透析是潮流與發展的方向,必須提升病人對於腹膜透析的正確認知。與健保署以往的計畫相比,此計畫的鼓勵補助更加有感,醫界應該共同正視並據以推動。

許永和醫師強調,「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的實質意涵是帶入品質提升的觀念。

針對新病人採取獎勵措施

 2007年新增病人有14.2%選擇腹膜透析,2020年下降至9.7。洗腎病人選擇腹膜透析的比例亦從2015年的8.9%降至2020年的7.57%,引起政府重視。由於下降幅度持續進行,政府制訂「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祭出獎勵措施,期待下滑的趨勢得以回穩甚至逆勢回升。

 「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的制訂由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相關專業意見,許永和醫師表示,末期腎臟病人可以選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與安寧療護,但多數病人只了解血液透析,再加上醫療人員未積極推動,病人無法充分了解腹膜透析的選項,在此計畫中特別對於新病人採取鼓勵措施。

 腹膜透析前期的病人照護較為辛苦,若病人於一年內順利進入腹膜透析,依階段提供鼓勵,同時依據醫院療所腹膜透析病人增加的比例提高獎勵。除了量之外,若照護品質提升,同樣會給予獎勵措施。

 當病人出現腹膜炎等狀況時,醫療團隊必須重新提供訓練或是進行家訪,但以現行的健保給付方式,醫療人員投入的心力並未獲得應有的給付,此計畫也予以加強。

提供醫療人員居家檢視環境獎勵

 許永和醫師表示,腹膜透析是於病人家中執行,必須檢視居家環境,此計畫提供醫療人員至家中檢視環境的獎勵,且可提高家訪次數,亦可搭配視訊方式執行。

 腹膜透析未能完整推動的重要原因是病人對於疾病與透析方式的認知不足,然而不只是病人,醫療人員對於腹膜透析的了解程度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此計畫提供資源,讓更多腎臟科醫師與護理師得以更了解腹膜透析。

 台灣腎臟醫學會腹膜透析醫療事務委員會主委楊智宇醫師強調,此計畫提出獎勵措施,但絕非試圖強迫病人選擇腹膜透析,而是要找出適合腹膜透析的病人,且讓病人知道有腹膜透析這個選項。

楊智宇醫師強調,護理人員是推動腹膜透析的靈魂人物。

 他認為,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讓腹膜透析的占比不要持續下降,但質量相比下,質顯得更形重要,必須讓病人得到充分的正確訊息,選擇最適合個人生活型態、對自己最有助益的透析方式。楊智宇醫師指出,病人進入透析的前兩年選擇腹膜透析可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日後有需要亦可再轉為血液透析。

 「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由學會提出專業建議,且制訂兩項KPI指標,亦即此計畫的推動可以讓新病人選擇腹膜透析的比例從9.7%上升至10%,總洗腎人口選擇腹膜透析的比例可從7.5%提高至8%,不但原本下降的趨勢得以打住,且可略為回升。

 在這項計畫中政府提撥相關經費提供獎勵,楊智宇醫師表示,雖然受限法規無法補助病人藥物費用,亦無法直接回饋至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而是給付給醫療院所,再由醫療院所補助腹膜透析中心的運作與醫療人員,但最終的精神是期待補助費用得以回歸至腹膜透析的運作。

腹膜透析推動成效 護理人員扮演關鍵

 楊智宇醫師強調,護理人員是推動腹膜透析的靈魂人物,負責腹膜透析的護理人員經常得於工作時間外回覆病人相關疑問,提供相關補助不但是誘因,更具有鼓勵的意涵,反應於病人照護品質的提升。

 這項計畫鼓勵醫療院所建置資訊化系統與腹膜透析中心。他表示,學會期望各級醫療院所都能夠參與腹膜透析的執行與推動,經由補助腹膜透析中心的開辦費用,讓小型的地區醫院或是診所都可共同參與。

配合計畫執行 新增訓練課程與認證機制

 學會持續舉辦相關訓練課程與認證機制,每年11月針對醫師與護理人員舉辦為期兩天的腹膜透析訓練課程,而配合計畫的執行,並新增於2023年8月5日、6日的訓練課程。

 學會積極參與政策的推動,除了在計畫擬訂時提供專業意見,計畫確認之後亦舉行實體與線上說明會,讓會員了解計畫的精神與內容,並整理出常見的問題,以利會員了解。

 近年強調SDM,而SDM的執行以往是偏重於病人進入透析前的決定,在此計畫中,已經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亦可執行SDM,即使病人執行SDM後仍未改採腹膜透析,但只要完成相關作業,醫療院所亦可獲得補助,期望藉此機制讓更多病人了解腹膜透析,並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許永和醫師對於此計畫的訂定持高度肯定的態度,認為此計畫實施是政府從國家的高度審視全民醫療,計畫中很多面向都是臨床醫療人員長期欲推動的策略,如今由政府挹注相關資源,提供臨床推動的助力。

 許永和醫師強調,「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雖然是以經費補助的方式呈現,但實質的意涵是帶入品質提升的觀念,讓病人獲得更具彈性且自我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計畫公布之後最重要的是真正落實至第一線的運作並回饋執行的醫療人員。

2024台灣放射腫瘤學會年會

Read More